煮酒论诗词
正是江南二月,云淡风轻,阳光明媚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花园的门前,想看看园里的花木。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,没有反应;又敲了几下,还是没人应声。他敲呀敲,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。怎么回事儿?主人真的不在吗?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,所以才闭门谢客的。果真如此的话,那就未免太小气了!头两句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”,交代作者访友不遇,园门紧闭,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,写得幽默风趣,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是有意拒客,自私地紧闭园门,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,这是为了给下面的两句作铺垫。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,徘徊着,很是扫兴。在他无可奈何、正准备离去的时候,抬头之间,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。诗人快意地想道:啊!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,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,也关它不住!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,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,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,总算是不虚此行了。后两句诗形象鲜明,构思奇特,“春色”和“红杏”都被拟人化,不仅景中含情,而且景中寓理,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,受到哲理的启示:春色在这么一“关”一“出”之间,冲破围墙,溢出园外,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、关锁不住的生命力。同样,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、禁锢不了的,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,蓬勃发展。
诗人故事
杨柳不遮春色断,一枝红杏出墙头。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”这是陆游写的诗。叶绍翁看到这首诗后想:陆游你写杏花,写春雨过后的杏花;我偏偏不写春雨,我写春雨过后的苍苔。后来钱钟书先生在整理陆游的诗时,发现陆游的诗作很多,留传千古的也很多,然而这一句“杨柳不遮春色断,一枝红杏出墙头”却不如叶绍翁的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一个用“遮”一个用“关”,然而仅一个字的不同,后两句就成了千古名句,由此可见叶绍翁推敲用词的苦心。
夜书所见
叶绍翁
萧萧梧叶送寒声,
江上秋风动客情。
知心儿童挑促织,